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厦门市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4-03-23 15:48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2024年,翔安区文旅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一水三山五文”文旅布局,聚力“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为建设“五个翔安”贡献文旅力量。

  一、聚焦全域概念,推动翔安文旅稳定发展

  一是聚焦“一水三山五文”,锚定发展方向。挖潜翔安本土地缘优势,围绕翔安的“一水三山五文”,重新定位文旅发展新思路,以翔安的母亲河“九溪”为核心,做足香山、鸿渐山、妙高山“三山”文章,重点形成香山旅游风景区、妙高山樱花集聚等文旅场景,突出特色特点特质,凸显文脉、文化、文艺、文旅、文脉“五文”内涵,通过“文脉”传承朱熹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聚焦“文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深化“文艺”举办艺术展览、南音表演、汉服展示等丰富内涵,彰显“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落脚“文明”展示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二是推出“三大新招”,打好宣传组合拳。通过构建大宣传格局、搭建大营销平台和策划大品牌活动,为翔安区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动力。建立起区级新媒体平台、合作媒体与自有平台互通、企业与景区合力的融媒体宣传机制。通过专访、图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大体量地宣传翔安区的文旅资源和产品。同时,充分用好用活“一场两馆”优势,争取更多类似CBA全明星周末的全国性赛事落地翔安,以大型赛事进一步提升翔安的文旅宣传效果,打造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文化旅游新翔安。

  二、聚焦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凤翔、民安、金海、香山4个新析置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迎接2024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已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复评,并推动实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性;推动文化馆(黎安馆)内部改造装修及室外配套完善,完善相关功能室建设,并尽快投入使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融合,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二是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继续创作一批具有翔安特色的文艺精品,参加“群星奖”“丹桂奖”“山花奖”“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第十三届全国书法展”等文化艺术奖项评选,力争再次在“书画奥运会”中入选或取得新佳绩。以青少年讲述翔安故事为主线,持续推陈出新,创作更多原创青少年文艺作品,计划每年推出一部精品歌曲MV、一支精品原创舞蹈、一场优秀绘画作品展示等多元作品。三是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实行“非遗+”模式,将非遗文化、文创产品等融入到民俗文化节、红珊汽车节等重大活动中,将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助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做好“非遗+活动”“非遗+景区”“非遗+视频”等文章,计划分三年完成我区4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视频拍摄,助力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三、聚焦文旅经济,激发旅游市场消费潜力

  一是争创国家省级旅游村镇。组织修订《翔安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进一步做好翔安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同时,大力推动精品乡村旅游品牌创建,2024年重点推动新圩镇面前埔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圩镇全国旅游重点村镇,古宅村省级金牌旅游村、内厝镇黄厝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创建和培育工作。二是持续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以香山风景名胜区、大帽山、澳头社区、田墘社区、黄厝村等为主体,串联景区村落,梳理整合全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资源,规划做好全链条旅游的产品设计和组合推销,打造两条翔安“山海田厝”的旅游动线。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成果转化。坚持将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研学活动、非遗体验、农特产展销等相结合的“游、玩、学”模式推广铺开,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消费热点。推动新圩、黄厝等融文旅驿站建设,打造居游共享空间,策划开展“翔安旅图·海好有你”“跟着图书去旅游”活动,在阅读中开展旅游推介。四是做实文旅产业招商工作。充分发挥我区优越的山海新城景观优势,持续优化文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多元化招商匹配适宜的优质项目,吸引文旅产业落地生根。2024年立足产业资源,瞄准目标客商,拟重点推进福建省陨石协会陨石博物馆、圣势东娱传媒、剧中有戏文化传媒、菲尔肯斯体育科技等文体行业企业入库到资、运营发展。

  四、聚焦文物保护,做好活化利用赓续传承

  一是开展全国文物普查。配合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认真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和新发现,调查掌握全区文物的基础信息、评估文物价值,并依法完成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程序,纳入法定保护对象,建立和公布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目录。二是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加强对第二轮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修缮任务的监督指导,序时推动三年48处修缮任务。近期争取推动第一批16处的开工建设,并按计划推动2024年16处文物的修缮目标。三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注重做好文物布展和开放工作,结合文旅融合探索打造红色研学路线,以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教育,切实发挥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看得见,让文脉传下去,有效提高文物利用价值。2024年计划协助、指导大嶝街道启动金门县政府旧址整体布展和提档升级,大嶝街道完成郑德碧宅政协文史馆布展工作;以及金海街道启动我素庐华侨馆布展工作。

  五、聚焦乡村振兴,抓实农文旅体融合工作

  一是打造特色节市IP。围绕厦门市“乐动厦门,美好生活”主题市民文化节,相应策划翔安区“香香两两,乐动越好”市民文化节活动,活动为期近一年(2024年5月至2025年3月),拟打造一批活动品牌(乡约翔安”第八届翔安乡村旅游季、翔金诗酒文化节),举办系列全民赛事(全民健身系列,歌唱舞蹈系列),举办上百场文化活动(全民阅读“说书讲古”),举办系列主题展演(非遗文化系列)。立足工作实际,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特色农文旅体品牌,后续还将持续推出“乡约翔安”第八届翔安乡村旅游季、“厦门国际赛车生活节”、“圩日”文旅市集、池王爷文化节、闽台宋江阵民俗文化节、风狮爷文化艺术节等一批集文化展示、休闲运动、旅游推广、文旅消费于一体的品牌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美景、看表演、观赛事、享乡韵。二是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拓展文化服务内涵,广泛搭建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文体生活大舞台,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依托全区45家文化体育协会,促进赛事活动多元化开展,结合翔安区的民俗文化和节庆活动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好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保证每季度有一次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计划开展“6天6夜超级马拉松”“国际汽摩中心红珊汽车公园冠名活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策划翔安历史上110名地下交通员,318位接投户成功完成送情报,所涉及游泳、骑车及跑步的三项铁人赛事”以大型赛事为平台,将民俗风情、乡土文化展示、农产品展销等具有翔安特色的内容植入其中,激发农文旅体经济活力。

  厦门市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