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2021年翔安区转产就业情况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将通报2021年翔安区就业基本情况及农渔民转产就业的成效与亮点。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翔安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毅,翔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洪求瑛,翔安区人社局局长陈艺碧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单位以及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
一、请翔安区人社局局长陈艺碧通报2021年翔安区就业基本情况。
(陈艺碧局长介绍)
2021年翔安区就业情况介绍
陈艺碧 翔安区人社局局长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通报一下我区今年就业有关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区人社局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切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把为民办事落到实处,在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上取得积极进展,让更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一、就业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基本情况:目前翔安劳动年龄内人员21.74万人,其中无劳动能力、无就业意愿等1.5万人。已实现就业17.36万人,在用人单位正规就业14.6万人,占就业人数84.1%。
(二)工作完成情况:截至2021年11月,辖区失业人员再就业16500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790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61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480人;今年累计发放社保补贴、社保补差、招工招才等补贴6535万元;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27.31万人次8235.99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受疫情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压力较重,但我们克服困难,围绕“五个新”全力促进就业。
(一)多渠道搭建求职平台,拓展就业新空间。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今年来举办各类招聘会111场,累计3820家次企业提供10.23万个次岗位。其中深入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环东海域等重大开发片区举办专场招聘会7场,17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900个。开展2021年“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群英领翔 招才引智”校园云招聘以及“直播带岗引才”活动,累计129家次企业参与线上招聘会活动。
(二)多方位开展职业培训,增添就业新技能。开展以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导向的项目制培训,结合重大项目建设、企业用工需求以及社区手加工产业类型,举办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4期,3480人参加培训。同时与农渔民转产就业集中区和辖区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根据缺工情况适时补充,实现“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三)多机制推进精准帮扶,优化就业新服务。聚焦低保、低收入群众等困难群体,优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完善“5110”就业帮扶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多对一”联动帮扶合力,“一对一”就业精准帮扶,发挥“一加X”政策叠加效应,促进困难群体稳就业,确保做好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兜底工作。今年以来,走访33572人次,推荐岗位信息5357条,困难人员有劳动能力2836人,实现就业2678人,就业率94%。
(四)多领域深化招才引智工作,激发就业创业新活力。今年以来,先后赴省内外三地六个城市10所高校及厦大翔安校区、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辖区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组织了10场线下大型校园招聘会,130家企业提供了6636个岗位。深入贯彻落实《厦门大学-翔安区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十不我待,职翔你来”-厦门大学、翔安区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校地合作,组织省内外22所知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和部分高校的优秀学子来我区重点项目、优质企业参观考察。开设惠才惠企小课堂,助力毕业生来翔就业创业,为翔安的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保障,今年已接收高校毕业生5730人。
(五)多举措服务保障民生,助推转产增收新动能。广泛宣传惠民惠企政策,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专场招聘会广泛宣传惠民惠企政策,促进企业招用本地劳动力,鼓励高校毕业生留翔就业创业。设立翔安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集中区,建立“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模式发展手加工带动就业,全区累计已实现手加工灵活就业1600人。完善政策精准发力,在“新民生十五条”的基础上,又制定农渔民转产就业扶持措施12条,从“促进全方位就业、引导多渠道转产、扶持创业促就业、关注重点群体”四个方面,加大对农渔民的帮扶力度。
感谢陈艺碧局长的汇报!
二、请翔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洪求瑛简要分析2021年翔安区农渔民转产就业的成效与亮点。
(洪求瑛介绍)
2021年翔安区转产就业的成效与亮点
洪求瑛 翔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1年翔安区转产就业新闻发布会。翔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做好这项工作。建区以来,翔安区共征地14万亩,海域退养19万亩。海域退养共涉及34个社区、10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4。其中,涉及劳动年龄内人口6.39万人,已实现正规就业3.7万人,灵活就业1.8万人。尚有0.89万人未就业。
在推进新区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用心学党史,用情办实事,始终把做好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来抓,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渠道引流,积极探索和健全转产就业长效机制,推动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以小切口,促大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面我就围绕“四个更加”,介绍翔安区转产就业的特色和亮点。
一是加强体系建设,转产政策更加完善。为推进农渔民的转产就业,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从“民生十五条”到今年6月份再新出台的《翔安区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工作的扶持措施(试行)》等,惠民政策达到近30条。从推进参加养老险、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创业就业、发放保障性补贴、保障困难人员就医等,通过“少有所学、青有所创、中有所立、老有所养”四个年龄段对农渔民民生保障政策实现全覆盖。
二是大力引进项目,转产措施更加精准。为破解农渔民外出就业意愿不强的瓶颈问题,我们顺势而为,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思路,在大嶝街道建立翔安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集中区,引进劳动密集型手加工业务,让农渔民“低门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引导各镇(街)设立手加工点,并将手加工发放到农渔民家中,并出台手加工工资性补贴,提高农渔民的收入,已辐射带动1600人次家中就业。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转产渠道更加丰富。转产就业不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形成合力。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市海洋发展局协调加快推进欧厝中心渔港建设,着力打造市级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同时,在有条件的退养社区发展海鲜餐饮、休闲民宿、海上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农渔民转移就业;区商务局积极协调保尔佳家政、好邦伲家政等两家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对农渔民开展培训,并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就业。
四是落实精准帮扶,服务群众更加深入。“送岗位上门”。按照征拆、退养工作开展到哪里,转产就业就重点覆盖到哪里的要求。根据征拆的进展,分别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环东海域、浪漫线三期等片区举办农渔民专场招聘,将岗位送到农渔民家门口,并在重点位置进行张贴招聘信息,便于农渔民随时随地求职。“送帮扶上门”。针对重点的五类困难群体,实行入户走访和就业帮扶,推行5110工作机制,通过岗位推送和政策支持,实现应就尽就。“公益性岗位安置。”协调市机场片区指挥部从本地农渔民中招用保安65人,全区累计有432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国有企业公益性岗位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转产就业政策体系的长效激励作用,突出项目带动、注重因地制宜、激发要素活力,建立转产就业促进长效机制,激发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重点群体精准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鼓励开发社区公益就业、居家就业、社区辅助就业等岗位,全力帮助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解决好生活出路问题,为奋力建设创新翔安、繁荣翔安、生态翔安、活力翔安、幸福翔安,勇当厦门“两高两化”建设新发展极。
感谢洪求瑛党组成员的介绍!
三、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
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李毅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
问题一、目前,翔安区正加快建设“五个翔安”,担起厦门“新发展极”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新机场和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重大片区建设快速推进,请问,贵区在结合重大片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农渔民的就业创业方面有何举措?谢谢。
答:近年来,随着新机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重大片区开发建设和天马微、中航锂电等重点项目落地投产,翔安正阔步迈进新一轮加速发展期,大量被征地农民、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问题,以及如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摆在翔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人心安。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农渔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将推进经济发展与促进转产就业有机结合,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主导”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配置更优、就业空间更广、幸福指数更高的转产就业道路。
主要有以下三个做法:
一是政府搭台、精准服务。我们建立实施了“112”(一次入户走访、一次培训推荐、两次就业推荐)精准帮扶机制,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形成“就业台账”,并对重大片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征地、退养农渔民就业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定期走访,了解群众需求,畅通维权渠道。并开发建设了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就业信息实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精准就业服务水平。
二是企业助力、拓展空间。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我们与各重大片区指挥部、重点企业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就业培训,举行专场招聘会和“一对一”推荐,引导企业优先招聘我区未就业毕业生和转产就业人员,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又破解了群众“就业难”。比如,33名大嶝新机场片区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片区内翔业集团等单位实现就业;79名转产农渔民在机场片区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其中保安65人。
三是群众主导、推动创业。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就业的有效支撑。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扩大“一次性创业补助”“小额贷款贴息”“场地补助”等政策受益面,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积极鼓励转产农渔民和未就业毕业生抓住大开发大建设机遇,投身创业大潮实现自我价值,并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强劲动能。今年共发放创业贷款320万元,培育相关市场主体17家,带动就业50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转产就业问题,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策划开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渔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让翔安的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问题二、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是紧密关联的两个环节,今年贵区如何强化职业培训推动就业各项工作落实?谢谢。
答:2021年,我们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主线,以提高农渔民就业技能为重点,以重点群体项目制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抓手,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4期3480人,为促进农渔民转产就业和群众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人性化关爱”。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十五条”及各类培训补贴政策未覆盖的退休女性群体,今年,我区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工作的扶持措施(试行)》,将女性农渔民参加培训的年龄放宽至55周岁,所需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就业热情,为推动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是实行“开放式管理”。按照“群众点餐、政府买单”的思路,以镇(街)为单位,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以项目制培训为例,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将可选专业从原有烹饪、保洁、育婴等32个传统项目拓展到现在的42个,新增电商营销、电动车汽修、无人机驾驶等10个新兴项目;在培训时间上坚持灵活、方便的原则,既可以选择连续开课,也可以实行间歇式培训,或利用业余时间,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参加培训。
三是做到“无缝式衔接”。加强供需精准对接,实行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比如,为保障大嶝手加工集中区用工需求,我们在大嶝街道组织开展了6期针车缝纫工培训,培训学员222人次,结业后定向输送到专门岗位,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针对机场片区的大量保安岗位需求,在大嶝街道和新店街道开展保安业务培训,既保障了片区用工需求,又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培训、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对重点片区拟入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组织辖区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采用“政府搭台、定向培训”方式,为企业输送骨干型技术人才,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增加了转产就业对象的非农收入,实现了服务群众与服务企业统筹兼顾、有机结合。
问题三、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必须将稳就业作为“六稳”和“六保”之首,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大稳就业工作推动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请问明年翔安区将采取哪些举措来有序推动各项稳就业工作?谢谢。
答:下一步,我们推动“稳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打好一系列稳就业“组合拳”,用实际行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对现有民生保障和各类就业促进政策进行梳理,研究出台新的民生保障政策,并将政策项目化、具体化,推动落地落实,计划2022年生成项目近30个。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进一步降低惠企政策门槛,及时兑现稳岗补贴、招用本地劳动力奖励等政策。依托重点群体项目制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农渔民等重点群体转产就业。
二是拓宽就业促进渠道。紧抓“跨岛发展”战略机遇,推动“5+6+N”现代产业体系再升级,以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实施大帽山境、香山乡苑田园、千年金柄古村等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加强“供需对接”,密切跟踪企业用工情况,引导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特别是未就业毕业生和“40、50”农渔民,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三是打造就业促进标杆。在建设“大嶝转产就业手加工集中区”的基础上,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打造转产就业特色“品牌”。同时引导各镇街因地制宜,结合资源优势探索实施更多的就业促进项目。比如,借助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项目落地的有利条件,鼓励当地群众发展休闲渔业、海上旅游、海洋文创等特色产业;在农村大龄劳动力特别是40、50人员较多的镇街、村居,引进、发展家政服务企业及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现代都市农业,有效吸纳群众就地转产就业。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出席我们今天的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对翔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报道,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