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翔政办信函〔2025〕35号
办理结果:A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方葳代表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城乡统筹背景下打造厦门高质量公园体系的建议》(第0196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措施与成效
(一)对标先进,完善公园规划、设计和实施指引
在厦门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统筹,明确城乡各类公园的功能定位、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做好要素保障,确保公园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保障公园用地需求
在土地供应上优先保障公园建设用地需求,通过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建设小微公园、口袋公园,进一步丰富公园系统,满足民众日常休憩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三)推进公园项目建设,提高公园整体服务质量
1.始终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持续加强公园项目的建设与管养工作。目前,我区有综合公园11个、社区公园13个、游园78个、专类公园7个、郊野公园2个。接下来会根据市局每年的绿化任务,积极提升公园覆盖率,满足不同年龄段对于户外游憩的需求。
2.加强推进公园运动健身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健身设施智慧化,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户外健身器材,打造群众身边的休闲娱乐健身绿色空间,已完成鼓锣西路等5处公园健身场地建设。其中,宋坂街心公园采用了交互性强的户外智能健身器材,提升运动健身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进一步增强群众运动健身体验感、满足感。
3.丰富口袋公园的功能和内涵,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廉政、家风等文化主题建设口袋公园,已完成区府大道、福利中心等口袋公园建设,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将各类文化活动有机融合进公园空间,在鼓锣公园、新圩滨溪公园、环东浪漫线等公园积极举办民俗文化节、群众健步行、研学采风、马拉松、音乐节等活动,提升城市公园的文化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宣传科普教育知识,一是设置健康饮食、慢性病防治、健身运动小知识等标识牌;二是利用园区LED宣传屏幕、宣传栏进行文明旅游、森林防火消防应急等科普宣传,让游客在公园既能游憩,又能汲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5.在市里的相关政策支持下,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公园绿地等开展配套服务运营活动。
(四)推进乡村公园建设
在乡村公园建设中,优先考虑生态修复功能,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原则和规划的前提下,增设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公园,避免千篇一律。将乡村公园与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结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五)推动公园网格化布局
在公园建设中结合我区实际,统筹梳理,确保公园绿地均衡分布,重点向人口密集区和公园匮乏区倾斜,加强城市与乡村公园的联动,形成完整的绿色网络,实现城乡公园体系的有机衔接。
二、下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区会根据现阶段公园体系现状,明确城乡公园功能定位,科学布局公园绿地,完善城乡公园游憩体系,保障城乡公园体系高质量发展。
此函。
领导署名:张清海
联 系 人:卓根旺
联系电话:7888025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