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日期:2021-07-28 11:20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翔安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了《翔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根据《中共厦门市翔安区委关于制定翔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全面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一体双线两翼”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四新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打造两岸融合发展“桥头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推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勇担厦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硬核支撑”,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厦门篇章作出翔安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翔安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迈上新台阶,成为跨岛发展最强“增长极”、岛外大发展“排头兵”,建设辐射闽西南的东部市级中心核心区。

  综合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十四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0%以上;构建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3.7%;打造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新动能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高质量发展平台建成聚能。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标准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积极推进翔安航空新城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进体育会展新城和环东海域新城翔安片区建设,提质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推进同翔高新城建设,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厦门科技城建设,积极引进名校和研发机构。到2025年,成为闽西南区域重要的国际人员往来枢纽、产业创新策源地、数字资源交流中心和高端商务会展活动集聚地。

  城区品质形象显著提升。基本完成机场、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和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布局;城区功能配套完善、智能设施先进、人气商机集聚。到2025年,实现较高程度的产城融合,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有效,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好发挥城区功能品质对发展资源的磁吸效应。

  生态和民生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发展更为均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同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高,成为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的“幸福翔安”。到2025年,人类发展指数(HDI)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是融入双循环新发展。以高质量供给积极适配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内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主动参与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经济循环发展;发挥翔安联通国内和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的优势,着力打造金砖国家创新合作“一城三区四基地”,建设“海丝”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是壮大创新驱动新经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4+5+N”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规模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

  三是构筑亚太一流新空港。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厦门新机场,打造“辐射台湾、联通全国、链接海丝、面向世界”的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国际货运口岸机场及两岸交流门户机场,谋划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构筑国际化、高端化、现代化的临空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翔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四是建设现代智慧新市区。构建“一心两翼多组团”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功能品位,建设智慧宜居城市,着力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将翔安新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产城融合新标杆。

  五是打造绿水青山新田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使绿水青山成为翔安发展的永续优势和清新品牌。

  六是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区属国企、民营企业、市区协调、投融资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七是建设两岸融合先行区。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促进翔台两地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同胞融合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将翔安区打造成为两岸产业合作最紧密、文化交流最活跃、同胞感情最融洽的两岸融合先行区。

  八是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把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构建翔安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区建设。

  九是共建民生幸福新家园。坚持共享发展,有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关爱妇女儿童青年等各类群体,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统筹城 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十是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注重依法治区、强调人才强区,加强规划任务落实、推进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