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翔安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提升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为导向,稳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辖区水环境、水生态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河湖概况
我区境内水系主要有三大流域和32座水库:九溪流域为全区最大流域,流域面积102.54平方公里,河长44.889公里;东溪(翔安段)位于新圩镇境内,流域面积59.22平方公里,河长29.651公里;龙东溪(翔安段)位于马巷街道境内,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河长8.236公里。
全区共设立15处水环境功能区考核断面,其中省控断面1处(内厝镇溪边后监测点),其余为市控断面。
二、2023年亮眼成绩
2023年翔安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河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
全区15个考核断面年平均水质达标率100%,其中7个断面同比2022年实现年平均水质跨类别提升(4个断面由Ⅳ类提升至Ⅲ类、3个断面由Ⅴ类提升至Ⅳ类)。
小微水体治理成效明显,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今年对228个小微水体进行星级评定,结果同比2022年五星级水体增加2个、四星级水体增加8个、三星级水体增加9个。
三、主要做法
(一)、全面构建责任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组织领导。印发《翔安区河湖长制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翔河办〔2023〕21号),全面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领导机制,推动形成河湖高效治理格局。
二是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制定《翔安区河湖长制工作见面、交接机制》,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确保新旧河湖长工作顺利交接、职责无缝对接;制定《翔安区河湖长制工作问题整改监督机制》,提升河湖长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监督管理流程,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进一步提升河湖长制成员能力素养。组织召开2023年度全区河湖专管员培训会,对河湖专管员工作职责、履职要点、巡河重点及相关制度规范进行解读学习,提升河湖管理水平。2023年10月12日,区委组织部、区河长办联合举办全区河湖长制培训班,结合案例分析,从河湖长制工作目标、工作基础、工作实践及加快建设幸福河湖等多方面进行解读,强化基层河长和河道专管员责任意识,提升河长和河道专管员履职能力。
(二)夯实河湖长制基础工作
一是督促落实巡河巡湖工作。2023年以来,各级河湖长按照《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试行)》(闽河办〔2021〕21号)要求,严格落实区级河长一月一巡查、镇(街)级河长一周一巡查制度,组织区级河长开展75次巡河、镇(街)级河长开展396次巡河,召开25次河湖长制相关工作例会,协调解决河湖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是深入推进“巡河行动”。2023年3月9日起,在全区开展“用脚步丈量”巡河专项活动,对全区溪流进行一次地毯式排查,“用脚步丈量”全区河湖长度,及时准确掌握所辖河道的有关信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共发现涉及流域问题180处,均已完成整改。
三是深化“河长吹哨,部门报到”机制。2023年以来,全区河湖保护措施再细化、力度再加强、发力再精准,各类涉河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截至12月份,共下达流域问题交办单84份,均已完成整改。“吹哨”机制成效显著,河湖保护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四是重点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委托第三方对全区溪流、小微水体养护情况及河道“四乱”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问题进行通报。2023年以来共下发通报11份,涉及溪流养护问题958处、小微水体问题271处,均已完成整改,切实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成功营造水清、河畅、景美的河湖沿线生态环境。
五是持续强化河道垃圾清理整治。结合常态化“清四乱”工作,提升河漂垃圾治理能力并纳入河湖长制年度考核。强化巡查管护,落细落实清漂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共清除弃土弃渣5140立方米、打捞河漂垃圾9045立方米、清理塑料垃圾3933.5公斤。
(三)全面贯彻落实幸福河湖建设
一是不断推进流域生态补水。全区已累计完成生态补水项目6个,实现生态补水量约15.5万立方米/天,既保障辖区农业灌溉,又缓解辖区旱季缺水“窘境”,进一步体现了再生价值。同时在市水利部门支持下,经不断沟通协调,利用同安区莲花、汀溪和竹坝等水库的弃水,跨区对翔安三大流域进行生态补水(计划补水14万立方米/天,现已具备补水10万立方米/天的条件),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
二是巩固小微水体治理成效。2023年完成全区228个小微水体重新摸排、登记及水质检测,对部分水质不稳定及较差水体进行通报。同时委托第三方巡查机构对全区小微水体进行年度星级评定,为星级较低水体制定整改方案并下发各镇(街),督促落实整改,巩固小微水体治理成效。
三是推动辖区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按照“全面彻底、准确细致、不留死角”的原则,大力实施正本清源,已累计完成约53.44平方公里改造、管网排查面积69.75平方公里。坚持源头治理,分类收集,推进雨污分流体系构建,实施320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接户率大于95%,基本实现全收集全治理。强韧性,补短板,持续开展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行动,我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29.05万吨/日。
四是指导实施站点尾水回灌。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指导镇(街)实施整改,完成涉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摸底排查,制定《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点尾水回灌提升方案》等文件,指导各镇(街)对站点尾水回灌实施提升。已完成内厝镇许厝村等10座站点尾水回灌提升工程。
五是强化入河排口污染源整治。印发实施《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入河排口信息,完成辖区主要流域新一轮179个入河排口排查溯源和整治任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将九溪流域列为执法监管重点区域,依法依规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六是加大河湖长制工作宣传力度。多渠道强化信息宣传,2023年以来,在央级媒体发表文章28篇,在省办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38篇。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两岸巾帼共携手 共护九溪母亲河”“河湖长日”“青春同行 河小禹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扩大社会传播能级,提升工作形象。
2024年,翔安区将持续强化压力传导,持续加强污染源控制,持续巩固治理成效,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力争让治水“翔安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更大范围内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