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区20周年 / 新媒体报道
闪亮的翔安 | 跟着大V逛“生态翔安”,体验自然野趣!
日期:2023-11-04 10:27 来源:翔安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2023年10月19日

  翔安迎来建区20周年啦!

  栉风沐雨二十载

  翔安历经成长、走向成熟、正是风华正茂

  二十年砥砺奋进

  翔安从昔日“风头水尾”蝶变成今朝“龙头凤尾”

  发展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战场

  深化改革开放的主阵地

  也已经成为厦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增长极

  正值建区20周年之际,翔安区委宣传部、翔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新浪厦门推出“闪耀20年 青春正当燃——闪亮的翔安”主题直播栏目,邀请五位大V走进翔安代表性地标,从“五个翔安”出发,去看见翔安20年发展下的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福

@翔安发布、@新浪厦门

一起在直播间“云游”翔安

感受翔安高质量发展脉搏!

  ⏱️直播时间:11月3日下午16:00

  打卡地标:大宅火龙果种植基地、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大宅火龙果种植基地

  郁郁葱葱的田园、高挂枝头的火龙果、果香四溢的衍生品、风格鲜明的涂鸦墙......绘就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丰”景。坐落于翔安区香山脚下的大宅社区,是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田园生态旅游乡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

   

(大宅社区 供图)

  得益于翔安区的政策支持,2016年起大宅社区以“党建富民强村”为契机,创新火龙果种植经营模式,实行“支部+协会”模式,成立了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为农服务、助农增收、富民兴社”为办社宗旨,依托火龙果产业,闽南文化和生态资源,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火龙果田园综合体。经过改革发展,如今大宅火龙果实现了从“零散经营”到“抱团取暖”的转变,1000余亩的火龙果基地年产值超4000万,净收入超2000万,实实在在的充盈了果农的“钱袋子”(数据来源:大宅社区)。

   

(大宅社区 供图)

  大宅社区还聚合各方资源,积极建设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从台湾引进红心火龙果,试种并推广新品种,种植的品种具有果大、甜度高、皮厚、耐储存的优点。同时还引进台湾补光灯技术这项“黑科技”,大大地增加了火龙果的产量。不仅如此,还创新性的研发出了火龙果茶、火龙果酒、火龙果脯、火龙果面条等多种火龙衍生品,深受市场喜爱。

   

(大宅社区 供图)

  作为翔安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大宅社区自2019年起每年都会举办火龙果文化旅游节,通过活动带动翔安生态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大宅火龙果的品牌影响力。

   

(大宅社区 供图)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红林绿水轻舟渡,鹭飞鱼跃蟹儿肥”,昔日杂乱的淤泥滩地蜕变成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位于翔安区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厦门首个红树林为主题的公园,也是福建省最大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林”示范基地。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供图)

  “生态”与“湿地”是公园的关键词。在公园栈道漫步,两侧布满了绿意葱茏的红树林,还有着独特的心形和星星造型,宛如踏进现实版“绿野仙踪” 。从高空俯瞰公园,犹如镶嵌在环东的一块翡翠,宽阔海域散发着盈盈波光,受到大量市民游客的青睐。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供图)

  从2005年开始,市海洋局就委托红树林科研团队,在下潭尾湾成功培育种植了约5公顷实验林。基于实验林的成功种植经验,市海洋局着手规划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的建设,目前公园面积225万平方米,种植红树林约85公顷(数据来源: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经过长期努力,红树林生态修复区内物种生物量均成倍增长,红树林长势良好,底栖生物、鸟类多样性迅速得到恢复。如今,公园正逐步成为厦门新的海上旅游休闲网红打卡地。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供图)

  作为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通过以种植红树林的方式中和会议期间产生的碳排放,向世界传递低碳、环保办会的积极信号,践行可持续发展精神。此外,还通过多年不断的人工增殖放流滩涂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其他海洋潮间带生物,构建了良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供图)

  闪耀20年,青春正当燃

  翔安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答卷

  未来,翔安将继续以

  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实的作风

  推动高质量发展!